我一直强调,语文的外延是生活。
孩子在早期语文启蒙的时候,是在学字词,学句子,也是在学习认识世界,用自己的思维和知识给自己所处的世界进行编码。
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接受教育,是我一直追求的状态,说到窍门,无非就是把套路嵌入到陪娃的日常罢了。
今天我就用几个例子,给大家展示一下小五妈的操作。
昨天我伺候小五嘘嘘,小五一边尿,一边说:“妈妈,我尿了一大堆!”
我忍住笑,对她说:“小五尿了一大泡。”
然后转头对小五爸说:“你闺女会用量词了!”
哈哈,这个例子虽然有点不雅,不过大家可别小看量词这个东西,这是多少学汉语的老外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呢。
英语里,只有不可数的名词,才会加量词,比如a cup of water一杯水/a bowl of rice一碗米饭,但可数的名词是没有量词的,就直接说an apple一个苹果/ a cake一块蛋糕。
中国古代的书面语里,也没有量词,比如《口技》里“一人一桌一椅子一扇一抚尺而已”。
而在现代汉语里,量词太多了。在孩子最初的语文启蒙阶段,量词就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用量词并不是中国人自带的基因,都是后天语言习得的。
小五刚开始说话的时候,用量词就是无意识的,她会通通用“个”来表示,说出许多“给你一个筷子,坐上一个车,我吃了一个肉”这种短语。
可能很多妈妈,会被孩子这样的语言给萌到,还会很用心地做一个“萌宝语录”。
而小五妈的建议是:
第一, 不要表现出很惊喜的样子,还当个特大新闻去跟家人讲,因为孩子观察到大家对她说这样的话感兴趣,就会继续这样说,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第二, 不要跟孩子说“你说得不对,应该说……”。老是说这样说的话,会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当小五说出错误的表达时,我一般就像跟平常聊天一样,很慢速地,把正确的表达方式说一遍。
小五有时会立刻跟我重复一遍,有时就当耳旁风,我也不强求,等下次她再说错时,我再说一遍正确的,多说几次,孩子自然就记住了。
大家不要以为,语文启蒙有多么高大上,最好的语文启蒙,就是在生活中习得,只是看我们做爸妈的有没有这个敏感意识。
语文基础知识中那些词汇、固定搭配、句式,无非就是把平时说的话翻译成准确的书面语而已。
比如,周末,我带小五下楼以后,她说:“妈妈,咱们出去了!”过了马路以后,她也说:“妈妈,我过去了!”因为她平时在家里说的比较多的话是“咱们出去吧!”过马路前,也是会在等绿灯的时候念叨,“绿灯了,我们过去吧!”
我就趁此机会,对她说,“咱们出来了。”“咱们过来了。”
“出去”和“出来”,“过去”和“过来”,这二者的运用,跟说话时所处的方位有关,但这种微妙的差别,就只能让她在多次实践中慢慢琢磨了。
再比如,小五爸嘴欠,把孩子的蛋糕吃了,小五跟我告状:“爸爸把蛋糕吃了!”
我就跟她说:“是吗?蛋糕被爸爸吃了!”
多说几次这样的句型,孩子自然就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了。
再比如,小五现在说话的欲望很强烈,但是肚子里词汇有限,老是说车轱辘话。我有个做幼师的朋友说,几乎所有孩子,都会有这个情况,一句话颠来倒去没完没了地说。
比如我带她看一本绘本,主人公哭了,她就不停地说:“妈妈,它哭了!”
我说,是呀,她哭了。然后我想继续往下讲,她还是说:“它哭了!它哭了!”
我一看,讲故事很难进行,干脆因势而变,每次她说“它哭了”,我就附和说——
“是呀,她流了很多眼泪。”
“是呀,它在哇哇大哭。”
“是呀,它哭得好伤心!”
“是呀,她感到难过,所以就哭了。”
再比如,小五这个吃货,吃到好吃的东西时,一边吃一边傻笑,不停地说“真好吃!太好吃了!”
我就不停地变着花样跟她唠嗑——
妈妈做的饭真好吃。
妈妈做的饭特别好吃。
妈妈做的饭非常好吃。
妈妈做的饭十分好吃。
妈妈做的饭好吃极了。
妈妈做的饭太好吃了。
总之,妈妈勤快起来,给孩子呈现许多表达方式,以后她的词汇量自然就多了。
有时,很多妈妈会发愁地说,我愿意教,孩子不愿意学习怎么办?
啥?学习?
这么小的孩子,学什么习!
难道我们每次教孩子的时候,都得提前跟孩子说:“来,妈妈教你认一个字!来,妈妈教你一个近义词反义词!来,妈妈给你讲一个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
难道我们每天得像完成KPI一样地让孩子认够几个字、读够多长时间的书、做够多少页练习册?
那难怪孩子会感慨“人间太心塞,我要回娘胎”呢!
小五妈一直觉得,老母亲最成功的套路,就是让孩子感觉不到在学习。我们只是在跟孩子玩儿呀!
我在这里再给大家举一个识字启蒙的例子(关于识字,我之前写过好几篇实操,链接都放到文章结尾了。)
小五姥爷是一位手机k歌软件深度上瘾的老baby,自打小五姥爷住过来,小五跟着磨耳朵,学会了好几首“中老年广场舞神曲”,连岳云鹏春晚上唱的那首《最亲的人》都学会了。
这事一点都不稀罕,小孩子都对音节比较敏感,听得多了,就记住音了呗。
而我教孩子认字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把孩子唱的歌词抄下来。
这两天小五新学会一首歌,叫《外婆的澎湖湾》,姥爷也把歌词抄了下来,让小五看着歌词唱。
不知情的妈妈可能会想:这满篇的生字,孩子怎么可能记住?你这是典型的“超前学习”啊!
可以我从来没要求孩子记住上边的字呀!
她是先听会了歌曲,再根据汉语每个音对应一个字的规律,再加上其中有一些她原本就认识的简单的字,慢慢地顺着往下唱,自然就会念出生字了。
像“拂”“逐”“缀”这些字,我本来就没指望让孩子记住。
但是像“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老船长”,这些字,本来就是孩子在绘本里经常遇到的,正好拿歌词巩固一下呀!
还顺便因为“斜阳”而认识了“斜”,因为“晚风”而认识了“晚”呢!
我还会把歌词里所有带三点水的字都抄在小黑板上,再写上更多带三点水的字,告诉孩子,你看,她们左半边都长得一样!
不用告诉孩子这是三点水部首,但对她将来学部首一定是有帮助的!
最后,小五妈还有一个小心思:要是小五姥姥在我当年学歌的时候,也这样给我抄歌词,我最起码不会把《信天游》“我低头,向山沟”理解成“我的头,像山狗”,也不会把《鲁冰花》“夜夜想起妈妈的话”理解成“爷爷想起妈妈的话”了。
更多文章推荐
《孩子从只会说两个字,到会写两百字的小作文,这些铺垫先做起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帝都小五妈):哪有什么启蒙正路,只不过是老母亲玩点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