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未分类

玩中学还是刷题,怎么选?

玩中学还是刷题,怎么选?
文/P姐  公众号/鲁智深闯海淀


玩中学还是刷题,怎么选?


先说说我的答案吧:实话实说,没法选。


别急着打我,听我解释!——我觉得这两件事不冲突。


首先,玩中学是非常适合学龄前娃的,他们这个年龄,爱玩是天性,如果早早按在那里刷题,效果怎么样且不说,如果让娃对学习产生了反感,那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而刷题,在目前这种追求速度,追求熟练的体系下,肯定也是逃不掉的。趁着学龄前,还有时间,通过玩中学,打下好的基础,就算之后刷题也会进展的更有效率些。


最近,我也看了几本怎么教娃数学,怎么在游戏中做数学启蒙的书,再结合安德鲁的经历,我今天主要来聊聊”玩中学”的精髓到底在哪里


玩中学还是刷题,怎么选?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

让娃真正去理解


仙女们教娃数学,肯定都遇到过要被气死的瞬间。


其实,仔细想想,这事也不能怪娃,要怪只能怪数学太抽象,每一个数学家都不无辜!


这时候,玩中学的第一个精髓就体现出来了:针对娃发育还不够完善的大脑,通过眼睛看的见,手摸的着的游戏或者玩具,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他们理解。


举两个简单例子。序数的概念,你要是跟娃讲概念,别说娃听不明白,你自己都能讲糊涂了。

可如果,把家里的小玩偶排个队,让娃变成卖冰激淋的,先数一数一共多少个小玩偶,然后“嘿!店小二,给第二个小玩偶草莓味冰激淋,第四个小玩偶香草味冰激凌,从后面数第二个小玩偶巧克力冰激淋”。

玩一玩,娃很容易就明白了,序数代表第几,是有方向性的。


再比如,很早之前教安德鲁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他就是不明白,拿着书上的图,把书看出洞,他也还是不明白。

然后我就拿磁力片给他摆,摆一个正方体,再拿一个正方形,之后让他拿手拍,拍变形的这就是立体的,咋拍都不变的,这就是平面的。

然后再带着家里四处转,这门你这么看是平面的,这么看就是立体的。


有的时候,可能还有这种情况:娃之前会加法,后来又不会了,令人无语。


这也很好理解,之前会,可能是通过记忆会的,就是大人念叨多了,背下来了。这种会就不是真正的会,稍微变个形式,或者时间长一点忘了,就不会了。


引用一段专业的理论:一个数学概念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概念本身的操作形式,一种是概念的术语形式。如果首先接受的是术语形式,那么,就需要用大量的练习来巩固他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如果学生首次接触的是操作形式,那么,不用大量的练习,他仍然可以透彻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来自爸爸教的数学)


所以,通过玩中学,我是希望趁着学龄前还有时间,安德鲁能真正了解每个数学概念背后的意义,哪怕慢一点,比如数数,就多拿实物数一数;计算,也多拿实物摆一摆。


不要呼呼呼学了一大堆,感觉会了好多,但很多的理解都是模糊的,模棱两可的,这样等以后要拔高了,所有模糊的都混成了浆糊,还是要重来,以为快了,其实还是慢了。


玩中学还是刷题,怎么选?


把思考的过程留给娃

让娃有探索的空间


数学学习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给出一个问题,娃自己去探索,从探索中发现规律。


但教学的过程却总是反过来:给出了公式,给出了规律,让娃直接去运用。


坏处就是,套路倒是会了很多,但是没有自己思考的过程。而思考的过程,是理解消化的过程,是容易产生兴趣的过程。


这一阵子,我就发现,没有我掺和的玩具,安德鲁玩的更尽兴,更专注。


有时候,他自己摆七巧板,然后跟我说,你看我摆出了个这,摆出了个那,极其开心。还有这个摆金字塔的玩具,我特别不爱玩,我觉得太烧脑了,他看我不爱玩,他自己就特别来劲儿,拿着题,一会给自己出一道,一会给自己出一道,各种研究,摆好之后就跟我显摆。


玩中学还是刷题,怎么选?


我就开始反省了,看来之前自己还是话太多,嘴太快了,给娃留下发挥思考的空间太有限了。


所以现在,我在努力修正。


他解出来什么题,或者玩具鼓捣出来个什么,我都会让他自己说说,到底是怎么想的啊,怎么就成这样了啊,让他表达自己的思路。


教他计算,之前也总是直接把答案塞给他,比如凑十有多少种方式啊,巴拉巴拉我的脱口秀就开始了。现在,我更愿意让他自己去试。昨天他就拿着数字积木,先从1摆到10,再从10摆到1,发现平了,每一组都是11。

我说,“这是11墙,你还能再往上摞么?”

他又往上摞了一组全是10的,有些数字不够了,就再用其他数字分解去拼凑,最后变成了21墙。

通过自己试验,试错的东西,感受,理解和记忆都会更深。


玩中学还是刷题,怎么选?

还有画图,不管是辅助计算还是数图形,之前嫌他慢,我也爱代劳。现在,我也尽力控制着自己,让他自己先画,先试,然后我再引导。


这里,我插播一段看似跟数学没什么关系的事情。


昨天,我看了一集《创造营2021》,因为看网上评论说这一集很牛,我就好奇到底哪里牛。这集的内容是孩子们自由组队,对主题曲进行二次创作。


看完之后,我真的觉得特别好,特别鲜活,有生命力,每一组改编的风格都不一样,所有人的特质都在闪光。


看完之后,我就在想,千篇一律看多了之后,个性真的会越来越打动人心。等我们这一代娃长大了,个性肯定越来越重要了。


而鸡娃老母们呢,啥都好,就是有时候太强了,把本该属于娃的空间都压榨了。娃没有时间自己思考,自己感受,又如何去发展兴趣,发展个性呢?


所以,玩中学的第二个精髓,我想把思考的过程还给娃,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他会找到属于他的快乐,这不是我硬塞能给他的东西。


玩中学还是刷题,怎么选?


把学习形式多样化

让娃觉得数学有趣有用


我听说过有些娃,特别爱做题,把这个当乐趣。


安德鲁肯定不属于这个类型,他不排斥,但显然也没像玩玩具那么爱。


我们这一代大概是在做题的体系下长大的,对做题还是挺有执念的。尤其是听到别的娃做了多少多少练习册,计算练习了多少多少,心里就急的不行,恨不得一天刷一本,有时候整的娃还挺不乐意。


其实,冷静想想,学龄前娃真的没啥必要那么执念做了多少练习册,还是保持娃的兴趣更重要。


有些游戏,玩具,比如昨天说的那些计算类玩具(13款计算类玩具大盘点,这些p姐给5星……),玩下来,娃计算的量不比做一页练习册少,娃还乐呵呵的,那又何必拘泥形式,目的达到了就好了。


我看这些怎么游戏中数学的书时,心里就特别感慨,“哦,原来还可以这样游戏,原来生活中的这件事还能用到数学?!”。


举个小例子,作者他找不到钥匙了,他就把钥匙能在的地方都列上了可能性百分比;然后爸爸又问,如果钥匙在书包里,你找了,找到的可能性是多大,他又列了个比例,这个比例和前面的比例相乘,就是第二次找钥匙,钥匙在哪里的比例。


我说这个,不是让大家算题,是我看了之后,我就在想:我为什么就想不到这件事跟数学有关呢?我们总说学数理化有啥用,生活中也用不到。到底是用不到,还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用。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在做题,抽象的题,跟生活无连接的题,我们依然是只把它当学科,没有把它当工具。


这一代娃比我们进步很多,虽然也是要做题,但不管是玩具,思维课,还是有些练习册的设计上,都越来越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出发,而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去游戏,去渗透,让娃觉得数学是有用的。


玩中学第三个精髓,用多样的形式,让娃觉得数学有趣,数学有用。


玩中学还是刷题,怎么选?


我自己当了老母之后,发现很多学科都变得比上学的时候有魅力了。想了想原因,大概就是自己主动的去研究了,用心的去挖掘了,兴趣感就越来越强了。


玩中学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让知识变得有趣,直观,让娃有空间去自己探索,思考,等把概念理解了,他也觉得还蛮有意思的了,再用习题去巩固。这个是我觉得更适合学龄前娃的一个路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鲁智深闯海淀):玩中学还是刷题,怎么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