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南南
ID:fygmama
今天的文章非常不一样,不仅养眼,而且干货非常多,一定能让大家收获满满!值得收藏。
1
关于科普
一定要打破的三大误区
科普和英语启蒙一样,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知识盲区之一,我把关于科普的误区总结了三条:
误区一:科普是冷冰冰的知识合集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科普=知识,传统堂的核心是讲知识传递给孩子,把大脑变成内存。
其实这也是我们常见的科普读物思路,将知识分化为图片+解说,其内涵仍然是希望孩子“记住”这些知识。
但是朋友们,我们想想,当年背下的天文地理、宋元明清知识还在吗?大部分可能都不在了,而我们记住的,也有可能是目前已经被颠覆的。
比如九大行星变成八大行星,比如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
我们研究人类发展历史就能发现,知识一直在迭代更新,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颠覆不断求证的过程。
而身处这个信息爆炸、甚至信息完全不对称的社会,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考。
之所以说科普大书是迄今为止最值得期待的科普读物,就在于其中蕴含的“思考”精神。这个稍后再讲。
误区二:科普会阻碍孩子想象力
这正是我们要在全社会推崇“科普精神”的原因之一:打破人们的认知误区,建立科学素养。
科普会不会阻碍孩子想象力?我认为只要顺应了孩子的认知心理,不仅不会阻碍,还会反过来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发展。
我建议的科普顺序是: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我们要科普的,就是身边这些事物,比如孩子们感兴趣的花鸟鱼虫。
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会对未知的事物感兴趣,比如神秘的侏罗纪时代,比如神秘的外太空,遥远的国度,那么这时候,我们要科普的,就是这些神秘而遥远的事物。
而这些,更加需要想象力。古往今来,无数天文理论研究被推翻重建,靠的就是在基本认知之上丰富的想象力。
误区三:女孩子不喜欢科普
科普是有温度的。
我一直认为,科普的作用在于点燃,点燃不分性别。
用孩子们愿意听的话,讲出世界的客观存在,播下一颗种子在孩子的心里,未来的某个时刻就会悄悄发芽。
我经常给花卷讲世界上那些伟大的女科学家,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所以,无论男孩女孩,请一定给孩子们读些科普,打破科普和故事的边界,让他们真正读起来,用起来,玩起来。
让他们成为真正有科学素养的一代孩子。
2
一定要读的科普大书
昨天我在订阅号给大家推荐了一套科普大书,也是迄今为止最值得期待的一套科普读物。
第一套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讲述的科普读物;
第一套从孩子视角出发,满足孩子探索欲和好奇心的好书;
第一套用美育支撑起来的宝藏读物;
第一套平视大自然的科普读物;
第一套五年才磨出来的珍藏之作。
不到一天,现货售罄,目前只有少量预售。
虽然大家还没收到书,但是我今天仍然要分享最实操的方法,帮助大家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这套珍藏级别的唯美科普大书。
以下是干货实操
今天的实操,选的是其他科普书最不好讲的昆虫主题。
市面上跟风号称经典的也不少,我敢说,这本讲述昆虫的书刷新了我们的认知。看完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对昆虫的认知如此之少,原来小小的昆虫也有着大大的世界。
开始啦!
我在给孩子读这套书时,并不急于教给孩子们多少知识,而是在拿到一本书后,先问他们:
我们今天要进入昆虫世界了,你知道的昆虫有哪些?
你想知道昆虫的什么秘密呀?
你觉得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
通常啊,孩子们会乱讲一气,没关系,我们先把孩子脑中零碎的知识调动起来,等一下这本书会帮孩子们慢慢梳理清楚。
等孩子们回答完了,我们会再正襟危坐准备探索这些秘密。
1.
第一步,澄清概念
澄清概念是科普书的基本精神,也是在讲述之前最应该做的事情。
这一步又分为三小步:
Step 1: 划范围
打开书,这是目录:
原来这些全部都是昆虫啊!
Step 2: 区分及定义
都是昆虫,为什么有的叫Insect, 有的叫Bug?
(这个问题我真的是第一次听到,也是在这本书中看到最清楚的解答)
一张图解释清楚:
Step 3: 思维导图梳理孩子脑中杂乱无章的知识
在开始这本书之前,我就先问了孩子,让他们把自己脑中关于昆虫的所有知识都说了出来,当然是很杂乱的。
一会儿说蜻蜓,一会儿说蚯蚓,一会儿说蝴蝶,一会儿说蜘蛛……
而孩子们仔细盯着这本书的两张思维导图研究了几分钟后,辨认清楚了这两张图上关于昆虫特征和昆虫家族的描述。
我记得那天馒头一改常态地坐了很久,然后抬头跟我说:妈妈我知道昆虫到底是什么了,我现在更喜欢它们了!
这张图就是关于昆虫特征的,用的是孩子们能听懂的、好玩有趣的语言:
下面这张图是关于昆虫家族的,分类是迄今为止最清楚明白的:
到目前为止,这本书已经用思维导图+简练语言的方式,在孩子们脑中完成了“澄清概念”阶段。
这样的方式干净利落,又极具美感。
2.
第二步:逻辑思考
我们让孩子读科普,绝不是为了掌握多少知识。
而是在面对未知时,用什么样的态度和什么样的逻辑去思考未知,分析未知,从而认识并掌握它。
这也是未来20年社会最需要的一种能力。
那么这套书是怎么帮助孩子开展逻辑思考呢?
Step 1: 让孩子认识到,身边的一切都是好玩的!
当一般的科普告诉孩子们“这个有毒”时,孩子们是无感的。
但是如果用昆虫的口吻跟孩子们说“不要吃我,我会发射毒液”时,孩子的接受程度非常高,而且觉得这个知识很好玩。
顺着这个思路,孩子会特别留意:哪些是有毒的,哪些是无毒的,这就开始思考了!
Step 2:抓住主要特征,快速认识!
讲蜘蛛,五个关键句让孩子们快速建立“什么是瓢虫”的意识:
讲蝴蝶,五个关键句澄清人们可能对蝴蝶有的误区:
讲蜜蜂,五个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并结合实际:
这是科普第二个必备的精神:抓关键矛盾。
3.
第三步:复盘与批判
当我给孩子们讲完这本书后,我会问孩子们:如果你们要给班上的小朋友做一个关于昆虫的演讲,你会怎么讲啊?
告诉大家,孩子们合上书,脑子里仍然会存在书中非常经典的几张思维导图。
在昆虫眼中,你是什么样的呀?
昆虫是怎么帮助人类的?
为什么昆虫喜欢住在你家?
为什么昆虫这么快?
昆虫像自己的爸爸妈妈吗?
大家还记得文章开头,还没有讲这本书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说出的杂乱无章的语言吗?
经过这一本书的学习,孩子们的思路清晰了很多。而且潜意识里就开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组织自己的语言了。
虽然他们还不明白自己在用“总分”的方式在讲,但实际上的确不自觉地先给我讲了昆虫的总体特征,然后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分门别类讲述了出来。
之后我又提出大胆的问题:那么你觉得这本书中有没讲清楚的地方吗?
孩子自然是回答不上来,因为一本书的内容已经够他们消化好几天了,还没办法提出改进的意见。
但是没关系,科普所必需的“批判精神”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里了。
3
科普与人文
这些年经常在国外出差,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访问西北大学,我在实验室遇到了曾经只在电视、报刊上才会看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有一些学者已经年逾古稀,仍然活跃在实验室前线,即便是给我们这些外行介绍,也是神采飞扬。
看得出,他们是真心热爱自己的研究工作。也是我第一次觉得,做科研也可以很酷!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每次介绍完,都会用小小的幽默解读一些自己的研究成果,充满人文气息。
科普不是冷冰冰的,一定是有温度的。
这本书的基调就是平和温馨的,能让我们一直带着微笑看下去:
-
怎么打造一个昆虫们都喜爱的住处呢?
-
给蝴蝶准备早餐吧!
-
给毛毛虫准备午餐吧!
-
给蜜蜂建一个酒店吧!
-
给虫子们建一个露营地吧!
这样的描述,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昆虫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更从心里拉近了和昆虫的距离,也许这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开始!
4
不小心写了3000多字,我也录了一段小视频,五个步骤讲清楚怎么让科普读物发挥最大潜力!
这套书适合5+孩子,3-4岁的孩子建议在词典笔的帮助下阅读:
这套书是原版正版书,需要了解详细介绍的,请戳:👉🏻《五年磨一剑|迄今为止最值得期待的唯美科普大书》
昨天不到一天,现货已经售罄,目前只有少量预售,很快截团,戳小程序即可赶快预定:
0-3岁宝贝请持续关注“翻译官妈妈的书架”,陆续会有小宝贝好书推荐。
这篇带读文章本来要发在服务号“翻译官妈妈的书架”,因为这个月已经发满四篇,所以临时转到订阅号来啦!
Yours, 翻译官妈妈~
点个“在看”,跟翻译官妈妈一起向前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翻译官妈妈):4小时售罄抢光的科普读物,干货实操5步教你到底怎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