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上周一的傍晚,我在办公室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跟我吐槽果果。
说不担心是假的。毕竟老师们那么忙,没事儿不会主动联系家长,除了发通知外,基本都神隐。
所以,当微信上蹦出老师一句“在吗?”时,我这小心脏立刻就悬起来了,脑海里禁不住想——这是咋了?
找我的是数学老师,说果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能看出来她没在听讲。
讲“找规律”这章时,老师用了些互动方法,班里孩子们都热情高涨,果果虽然比往常好点儿,但跟其他同学比起来并没有很投入。
老师讲着课,就看到她那个小眼神儿飘到窗户外面去了。老师觉得,她是自以为会了就不认真听,但点她回答又发现偶尔有错漏。
不仅如此,老师检查作业还发现好多没写,问她怎么回事,她就不吱声。这件事也让我特别意外,因为家里大人每天都有辅导她的作业。
老师说这些时挺温和委婉的,没让我不舒服。上学期她就语重心长地找果果聊过一次;这次也跟我表达,觉得孩子是个好苗子,所以希望我们督促果果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我挺认同老师讲的话,也相信她确实是为孩子好,绝不是找茬儿。说真的,人家不是班主任,孩子只要不影响老师讲课,不影响其他人,爱干啥其实没所谓。
毕竟从老师的角度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老师还愿意耗费自己的下班时间和家长沟通,是真的出于关心。
放下电话,我感觉我胸中那团“气”就慢慢浮起来了,对着电脑想写两行,又写不下去。我想了想,拿起来电话打给我老公。
老公接起来说:“喂?” 我单刀直入:“我不开心。老师给我打电话了。”
“哦,孩子咋了?”——嚯,他这话可问到点子上了,我立刻接茬儿说:“你闺女……blablabla……老师说……blablabla……”
嗯,大家懂的,吐槽时都是“你闺女”,好的时候都是“我闺女”。
老公听完我的简单复述,说:“那怎么办?我晚上回去说说她?”
叨叨叨一通之后,我情绪平复了不少,想了一下说:“算了,你别说她了,我处理吧。”
挂电话前我忍不住叹气:“感觉她就是把我小时候干过的事情又都干一遍。”
我内心的焦虑感,并非来自于“我觉得孩子很差”、“我家孩子有问题”、“被老师批评了”这类原因,而是在她身上看到了那个童年的自己。
我小时候是什么样呢?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开学第一天课本发下来,我就如饥似渴地看,花一晚上把各科书本翻一遍,这一学期的内容就会了,考试都满分过关,上课就没兴趣听了。
不听干啥呢?找别的小朋友聊天啊。然后老师就“恨”得我牙痒痒,因为我影响别人啊。
有一年我因为受伤请假了两个星期,兴冲冲背着书包回学校的那天早上,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见到我,反应都是一样的:“你怎么来了?其实你不用来学校的,可以再多休一段时间。”
经常被老师点名的孩子,在班上就比较惹眼。再加上老师为了制止其他小朋友被我“带坏了”,也会时不时提醒别人少和我玩儿。
所以,我小时候一直是班里很“个性”的存在。按理说,学习好的孩子容易受老师偏爱,我则恰恰相反——学习成绩没问题,学校搞个啥竞赛啊演讲啊都让我去,但并不招老师“待见”。
不被周围的成年人喜欢,对小朋友来说,其实是种挺大的心理阴影。
虽然现在的老师素质都更高了,不像我们小时候会那么说学生了,但我心底明白,我还是怕果果重复走我的老路,吃那些我吃过的亏。
我也深深地看见,自己心底的那份焦虑并非来自孩子的行为,而是来自于我自己身为母亲,对果果旺盛的保护欲。
想到这里,我心里的那些不安、焦躁就减少了大半,完全不想跟孩子发脾气了。
但老师说的学习习惯需要改善,我还是认同的。那么,怎么和孩子沟通这件事呢?
我思来想去,还是不想让果果知道,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她了。
这位老师上学期曾把果果叫到教室外,私下说过她“上课走神”这事儿。小朋友当然是觉得老师批评自己了,有些不开心,还赌气跟我说过“不喜欢X老师,因为她总批评我”这样的话。
我当时只能引导她:“哦,老师批评我,肯定挺难过的。但你觉得是老师把你叫到走廊单独沟通,还是在班里当着全班同学说你,让你觉得更不开心呢?”
果果想了想:“在班里当着同学更不开心。” 我说:“所以老师单独和你沟通,是有考虑你的感受对吧?”当时果果点头同意了,但免不了对老师的印象有点打折。
我不想让她加深对老师的误会,觉得老师不喜欢她,甚至影响对某个学科的热情。
也不想让她觉得,我和老师是一个战线的,老师就像我在学校的眼线,或者我像是老师的一个武器,我们都在对付她。
我决心把这件事埋在心底,不让那些话和随之带来的情绪,从老师传给我,我再传给孩子了——就到我这里打住!
接果果回家的路上,我就带着兴趣和她聊天——今天在学校顺利吗?上课听讲了吗?都学会了什么呀?
聊着聊着,果果忽然闪着大眼睛看着我说:“妈妈,其实我今天被老师批评了,因为数学作业没有写,我刚才没有说……我今天都已经补上了!”她急着找补了一句。
“你怕我知道了会生气是吧?”我这么一说,果果立刻点头。
“嗯,”我微笑了一下,“妈妈没生气,妈妈觉得你主动跟我说这件事,非常有勇气,而且很诚实。”
果果这么一听,表情立刻放松了。我拉着她的手说:“妈妈觉得你这样做,处理得很好。我有点好奇,数学作业为什么没写呢,你能告诉我吗?”
果果又没底气了:“是假期留的作业,我给忘了。”原来是五一假期期间的作业,书上有几页要完成,小家伙彻底忘了这回事。
我想,这种错自己工作中也偶尔会犯,还挺理解的,就说:“原来是这样啊,假期这几天咱光玩儿了,太开心了给忘了是吧?那下次记住好不好?”果果说:“好!”
我觉得这事就算翻篇了,回家之后教孩子开学前一晚要检查一遍所有作业,学会查缺补漏的方法就行了,然后就琢磨着怎么提起话头说“注意力集中”的问题。
我还没想好呢,没想到果果主动开口了:“妈妈我今天还有别的事被批评了。”我装傻:“啊?怎么啦?”
“上数学课时,我和XXX(另一个同学)看外面的树叶,被老师点名了。” “哦?树叶有什么好看的呢?” “风把那个树吹得变形了,我们俩就都在看。”
我忽然想起来,上午是有一阵狂风大作,教室窗外的树肯定摇晃得厉害。我说:“对,我知道了,有一阵风特别大。树看上去很有意思吧?” “对!”果果马上回答。
“我也觉得树挺有意思的。不过老师那时候可能也讲了很有意思的东西,错过也很可惜。树会一直在那里,老师说完了就过去了呢。”我趁着她情绪还不错,跟她说,“这时候是不是先听老师的比较重要?”
“嗯。”果果点点头。 “那下次我们先集中注意力听讲,下了课你想看树,我带你去看,我们不仅能看大风里的,还能举着雨伞看雨里的,怎么样?”
果果一听能在雨天出去玩儿雨伞,兴致就来了,立刻说“好呀好呀!”
说实话,我也不觉得这一次对话能解决所有问题。恰恰是知道一次性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我觉得没必要死盯着孩子的一个错漏不放,说个没完。
上课走神这个事情,果果上学前我就有所担心。课上的一些内容对她来说的确是重复的,例如老师提到的“找规律”是果果四五岁就学过的,而且要比学校的题型难。
果果四五岁做的新加坡数学的找规律,有加减的区别和等差的规律▽
这并不是“超前学习”的问题;一方面是孩子对知识吸收各有自己的进度,另一方面“学会复习”是任何阶段都需要具备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是需要培养的。
比起责备,我觉得在我陪她学习的过程中,去着重锻炼,让她从中有体会——让她体会到“哦,原来仔细听讲有好处”、“哦,原来会了也认真复习能拿好成绩”——才是更有用的。
孩子上学之后状况多多,估计不少爸妈都有过接到老师电话的情况,所以写了我的真实经历。总结一下就是:
1、接到老师的电话后,很容易有情绪。这时候别冲动直接找孩子谈,可以先找另一半,或者家里其他能听我们吐槽的人,先叨叨一下,宣泄一下是可以的。我就是找老公叨叨的。
2、如果你是越叨叨越焦虑的人,那可以试试一个正念的小方法——深呼吸,暂停心中的念头,专注感受当下的呼吸。
觉得平静一点儿的时候,试试“转念”,例如:孩子可能有什么缘故,是被老师误会了。——这个念头真假不重要,我们只是用来降低当下的情绪,安抚自己。
3、别把孩子一次的行为,和永久行为划等号;别把自己想象出来的情景,和未来一定会发生划等号。
比起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不如把眼光放长远,给孩子也是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去改善,这样我们和孩子的压力都会小一些。
4、无需因为老师一句话,就感觉必须和老师同一战线去批评孩子;也没必要把老师放在一个“权威角色”,为了和孩子有亲密感就“敌对”老师。
我觉得作为家长,也可以当一个中立角色,有自己的角度和方法,甚至能协助老师和孩子的互相理解,这不也挺好么。
我这点儿不成熟的经验分享给大家,算抛砖引玉吧,文末留言说说你的带娃经验吧~
孩子还小,未来让我们头大的事儿还多着呢,这点儿小沟小坎就别太当回事儿,放开手脚大胆趟过去吧!🌹
你好,我是花时间
一个当妈四年后赴美国读研
爱知识、有温度的心理学科班生
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
👇👇
你的每个分享、点赞、在看,都是鼓励!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老师打电话来“告状”,我一颗心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