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和梁老师的相识非常戏剧化。
偶尔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转发的《儿子考上清华后,我从人大附小辞职了》一文,我好奇地点进去,那竟然就是梁老师发布的第一篇文章。
文章里,梁老师用非常亲切质朴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教书20多年,在人大附小教学15年的故事,还讲了儿子考上清华后,他从人大附小辞职的原因。
我虽然有很多教育界的朋友,但是人大附小的名师,依然让我忍不住想向他请教。于是我开始给梁老师留言,没想到梁老师竟然也看过我的文章,我就和梁老师加了微信。后来,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篇访谈文章了。
- 《25年教学生涯经验总结:好学生都是什么“面相”?》
- 《为什么“减负”这么多年,孩子和家长的负担却越来越重?》
- 《什么样的家庭,能养出牛娃和学霸?》
- 《我最认可的数学启蒙法,今天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
- 《大家都想让我聊聊学美术,我却想先谈这件事》
“是的,我辞职了。”就是我今年9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辞职前,我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担任专职数学教师和班主任。
1
人大附小,是我生活工作了15年的地方
15年前的2005年,人大附小从人民大学校园内,整体迁入世纪城,从一所精品的职工子弟小学变身成为面向社区服务社区的配套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空间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我正是这个时候调入人大附小,融入了这个优秀的团队。
刚入职的时候,我是地方校的骨干教师(地方校是区别于大学直属校的俗称),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很有信心的。入职一段时间之后,通过密集的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听评课,我发现身边的同事不管有没有骨干教师的称号,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都非常强,而且特别爱孩子。每一名老师每一名学生在这个环境里都能自由的成长。给人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我想这也是很多家长挤破头也想让孩子到人大附小读书的原因吧。
这15年,我见过特别多超级牛娃。
我记得有个学生叫王xx,我教他的时候是六年级,小升初的时候他几乎得到了海淀“六小强”全部的邀请函,最终他选择了人大附中本部的实验班,他是真正的学霸。
还有一个小蔡的女孩,她的早教特别成功,她爸爸讲在她入学之前就已经读完了全套的《哈利波特》,这个识字阅读能力是让人惊叹的。后来她随父母去爱尔兰工作生活了近四年,完全离开了中文和国内的教育。回国之后经过短暂的适应,她的学习成绩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在班里依然是名列前茅。可见早教是多么重要,阅读是多么重要。
还有个叫小卢的男孩,他从小对自然科学特别迷恋,尤其是对昆虫最感兴趣。除了读专业书籍自己还采集了很多标本进行研究。有一年附小还专门为他举办了个人展览,他的事迹《少年科学》杂志都进行过多次专访。我相信在科学这条路上他会越走越远,前途无量。未来也许我能骄傲的说xxx院士是我的学生……
我也见过很多入学平凡,靠着自己努力,厚积薄发的孩子。
有个孩子天资普通,感统严重失调。我低年级教他的时候,他和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梁老师我还是不明白,您能再给我讲一次吗”。面对这样肯学求知的学生,老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拒绝的。
我做到了诲人不倦,他做到了铁杵磨成针。
慢慢地他成长了、进步了、跟上了、超越了!高年级的时候他的关于土壤成分的课题研究获得了北京市科技一等奖,看着他课题答辩时谈吐优雅落落大方,我激动得落下泪来……
在人大附小,每天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有强大的教师团队协作,有优秀的学生喜爱家长信任,这一切给我了太多太多。近几年不论是“数学日记”还是“梁老师讲数学故事”,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一定的品牌。这种成长、成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难以言表。
但我为啥辞职了呢,放弃了这个优秀的平台,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离开了我爱的讲台和学生们,很多同事和朋友都不理解。
我想最终可能归于一种中年的迷惑吧。
2
“你儿考上清华啦?!”
今年,我家孩子考入了清华,他自己实现了小目标。
他是艺术生,考的清华美院,和那些拼文化课拼竞赛的学生还是有区别的,但清华美院在国内专业美术院校里也属于顶级学府了,被清美录取可以说是每一个美术生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他自己、家里人和朋友们都很兴奋。
很多人说,你自己就是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自己觉得,其实我对他帮助最大的,不是具体的知识如何学,更多是塑造了他坚韧、自律、有了目标勇往直前的性格。
他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呢,我慢慢说。
孩子很小的时候大约2-3岁吧,就展示出了一定的画画兴趣和天赋,虽然家里没有人是从事艺术行业的,但幸运的是他的画画兴趣和天赋没有被忽略掉。
在他3年级的时候,帮助他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就是蒋老师。从那时起他跟随蒋老师学绘画,儿童画、素描、水彩水粉、小油画都有涉及。按蒋老师的话说,他的造型能力远远超过同龄孩子,是个苗子。蒋老师不遗余力的帮助他,小时候画画得过几个奖呢,比如海淀艺术节美术一等奖,北京市科技幻想画一等奖。
这下好办了,兴趣—努力—正面评价—成功形成了一个圈,积极的循环了起来。
我曾经把孩子比喻成一个有盖子的空瓶子,教育孩子就是向这个瓶子里装入好东西。可是瓶子是有盖子的,要想装东西首先要打开盖子,但这个盖子无论家长多么努力,也需要孩子自己打开。
我想我儿在这个时候就通过对美术的兴趣,通过画画方面的成功把他的“盖子”打开了。
兴趣是最好的引领者。让人能付出巨大精力还乐此不疲的才真正的兴趣。
孩子如果兴趣广泛,但善于转移,遇挫即止,那不是真正的兴趣。很幸运的是,我儿对美术是真正的兴趣,一路上他也彷徨过、焦虑过、失败过,也曾怀疑自己,但都挺过来了。
说完兴趣我再说说平台的事,海淀的娃们和鸡娃妈妈们这么拼,就是想要一个好的平台,平台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
我儿初中高中都是在人大附中,人大附中初中部给孩子潜在的教育,就是一定要上本校的高中这样才算成功,高中部给孩子的目标都是清北。
那句“小时不努力,长大上隔壁”不是笑话,各区的中考状元出没于人大附高中部的普通班也是事实,这个压力可想而知。
我首先非常感谢人大附中这个平台,给孩子的文化课做了坚强的后盾。想考清美央美这样的顶级美院,不仅专业课成绩要突出,文化课同样也要优秀。
人大附中这个平台的优秀,还体现在他不会埋没任何一个孩子的才华,只要你有才华,学校就会给你舞台就会给你展示的机会。我儿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了充分的成长。比方说画年级校级的板报,画学校食堂施工时候的围挡涂鸦,这些都让他成为了附中的小名人。
所以我要说,要给孩子提供尽量高的优质的平台。
这么讲,不是倡导大家都为了有限的名校名额去焦虑,去给孩子施压,而是强调平台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毕竟不论是北京还是全国任何地方,优质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可现在时代变了,信息化扁平化了,过去遥不可及的教育资源都能通过网络课程,通过图书变得近在眼前了。
有句话说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做朋友。您今天能读到我这篇文章,我不就等于来到了您身边吗。只要做到多关注教育信息,把握最新政策动向,对孩子的帮助支持不遗余力不留遗憾,那您就是给了孩子最好的平台,他就能在他自身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成长。
最后我再说说努力与信念。兴趣浓厚、平台优秀,但自己不努力一切都是白搭。
在小画室的时候,孩子因为离家近晚上可以回家,每次晚上我接他回来时候,看到他蓬头垢面,一身一脸的铅粉碳粉,长时间坐马扎画画腰酸背痛,站都站不直了,我真是心疼。我问他你能坚持吗?他坚定地说,能!这就是坚韧与信念在支撑他。
后来,孩子去了更专业的画室,平台高了目标也高了。身边的都是全国各地怀揣艺术梦想的同学,高手如云竞争激烈,这就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了。这里心酸的事太多,不多说了。
总结一下,孩子一路走来达成梦想。家长的陪伴、鼓励、抉择;孩子自身的兴趣、努力、拼搏缺一不可。具有了这些元素,孩子一定会成功的。
3
辞职后,我最想干的是什么事?
和几位最要好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大家感叹职场的压力,都想到“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这句诗。这种闲云野鹤的生活多么令人神往啊。
孩子已经成人,未来的人生路要由他去闯;我奋斗半生,父母身体康健但也进入古稀之年,这一切都让我不由得思考我接下来的人生究竟要怎么样?要不要换一个活法,尝试一下新的可能……
我本想潇洒的生活一段时间,可是前几天有位家长也是好朋友的信息触动了我。
他说,梁老师你不觉得可惜吗?你这样优秀的教师,这么受孩子们喜爱,有这么多的教育教学经验,一下子都放弃了不是太可惜了吗?
他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我辞职想要的是什么?我最爱的是什么?这是直击灵魂的问题呀!
我想要的是自由,我最爱的是学生,这两者能不能兼得呢?
我应该感谢这个时代,感谢科技的进步,它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壁垒。我决心重拾我的公众号,在这里我会和更多全国各地的学生、家长、教育界的同行:
分享我对学科或者家庭教育、家校沟通方面的一切心得;
分享我了解到的,牛娃家长和普娃逆袭的各种经验;
分享在人大附小从教15年,积累的各种学习方法和资源……
希望未来我的分享,能给家长和孩子们一些启示,帮助更多孩子,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
我更希望大家像从前一样,给我最大的支持与帮助。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翻译官妈妈):我认识的一位名师,儿子考上清华后,从人大附小辞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