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2021年中国妈妈生存报告》(腾讯新闻和TOPHER联合发布)里,我看到这样一个数据。
每年为自己花的钱,30%的妈妈不到5千元,三分之二的妈妈不到1万元。真是扎心呀!
其实,这个数据有点像,中国有10亿人从来没坐过飞机,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
从认知上来讲,我们其实不是生活在中国,而是自以为的中国,因为我们只会关注身边的人群,而不是自己看不见的人群。
即使是看不见的人群,我们也喜欢往上看,而不是往下看,这也是一种选择性比较——“视而不见”。
比较往往会让人焦虑,做父母的,有时也需要学学孩子的“学渣”心态。
上次和原先公司同事聚会,大家一个主要话题就是孩子。
我们领导的孩子,是一个好胜心强、对自己要求极高的孩子,不管是各科学习还是课外兴趣,都勇争第一、不甘落后。
我就叹了一口气:我们家花生,每次考得不理想,总会对我说,这次谁谁,谁谁谁还不如我呢……
饭桌上几个同事也立马附和:我们家孩子也是这样啊,总是和成绩不如自己的人比,一看就是学渣,哪像领导家的孩子,一看就是学霸。
不过呢,这也对哦,到底是领导家的孩子,也遗传和继承了领导的作风。
往上比有往上比的好,往下比也有往下比的好。不管在学校还是社会,现代人压力还是挺大的,孩子想得通能自我开解,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心理素质。
看到三分之二的妈妈,每年为自己消费不到1万元,在扎心的同时我对自己还是满意的——每年花在自己身上的钱好歹也能到5位数,迈入了TOP 30%的人群。
只是呢,我也好像很久没给自己买新衣服和包包了。以前出国旅行,还能多花点,这两年无法出门,又省了不少。算来算去,好像给自己也花不到5万,和TOP 5%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其实,当妈以后,给自己买东西的热情大减,特别是在海淀,接送孩子穿着华服脚蹬高跟鞋手挽大牌包,不止是扎眼,简直是异类!所以,TOP 5%对于我也失去了诱惑力,除非是孩子排名的那个TOP 5%……
对不起,我又功利了。不过由己及彼,那三分之二为自己花钱不到1万元的妈妈,有很大可能不全是经济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只是对给自己花钱这件事没太大兴趣。
给自己花钱没兴趣,那给什么花钱有兴趣呢?从妈妈们的消费偏好来看,房产房贷、教育报班是最大的两块,超过了家庭总消费的四分之三。
教育报班,自然是为了孩子。再细品一下,买房子,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孩子:
从居住角度来看,二人世界一居都够用了,而孩子小时候,要有老人,要有阿姨,如果再有两娃,三居才刚刚好……
有了孩子,学区房也变成很多家庭的刚需。
只是提醒一下,接下来买学区房要谨慎,要推广教育公平,学区房的概念肯定要弱化,即使不能完全脱钩,至少也会让买房这个动作和上哪个学校这个结果之间的确定性减少。
在消费上,中年老母亲只会对自己小气,一涉及到孩子,就会变得大手大脚,气势如虹。
其实,那些看上去有点寒酸、在自己身上省省省的妈妈,不少都是隐形富豪:
没有一件上1000的衣服,却能给孩子报1000元一次的钢琴课;
舍不得买LV和香奈儿,却敢下手一二线的学区房……
一旦成为一个妈妈,一个女人,就从自我的“贵族”沦落成孩子的“奴隶”。
不能再往下写了,不管是写辅导功课,还是写教育花费,很多人看到就怕了,成为了“避孕药”——还是不生孩子最轻松——不生不育不仅保平安,还能保富贵呀!
我不劝人生,也不劝人不生,每个人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自己觉得好,就是最好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有时,我也很羡慕单身或者丁克的朋友,说走就走,说买就买,不仅当下可以把钱和时间全花在自己身上,也不用考虑给孩子将来存啥教育经费或者留一套房子。
只是,作为一个当妈的,我只想说,有娃是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种模式,不管是苦还是乐,都来得更沉甸甸一点。
从生物学来说,生育是一种动物本能;从经济学来说,生育是一种风险偏好。
叔本华说过,人类幸福的死敌就是痛苦和无聊,当我们远离其中一个,就会接近另外一个。
人生体验多一点,人生或许也会刺激一点,也就是叔本华说的,离无聊会稍远一点—— 当然,想刺激,就不能怕累,也不能怕苦,更不能怕花钱。
从哲学上来讲,有孩子是多了一种人生体验,当妈的体验过没孩子的滋味,没孩子的却无法切身体会有孩子的感受——
虽然既费妈又费钱,但也能获得不一样的快乐,千金难换。
(注:文中图表来自《2021年中国妈妈生存报告》)
更多文章,请长按二维码
无论你是点赞还是点“在看”
我都会很开心,感恩有你!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海淀花生妈):每个看似寒酸的老母亲,很有可能是隐形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