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最大的爱,是转发出来
有一位博主发了一个“我在北大附中上学的一天”的视频,短短1分钟不到的内容让无数大学生也直呼羡慕不来。
早晨第一节语文课,不是大家熟悉的检查文言文背诵,阅读理解诗歌赏析,而是“中国古代文化史”。
10:30体育课,宽敞明亮的体育馆,学生们穿上制服舞动青春,还有太太太太难了的击剑选修。
到了课间,去咖啡厅随便买杯饮料,种类繁多任意挑选,价格和校外比也不算高。
中午去吃饭,贫困如我不知道这到底出没出校门……午饭内容呢,你们自己看……虽然我现在是不会馋这个啦,但是高中诶~
接着回学校,午休,有专门的活动室提供午休,里面连床都有……
如果不睡觉,可以跟小伙伴打打牌什么的,这牌为啥跟我平时打的不一样,我也不敢问……
然后下午再上课,13:30分生物课,实验教室的环境赶上大学了。
然后,去图书馆自习……
说好学习1小时,10分钟就困了~~《20世纪美国文学选读》,想不困也挺难的……
然后就……放学了,去看男生打球。
你以为结束了?并没有,晚上还有戏剧社演出呢
18:30以后,放学,搞点奶茶,然后没有作业……
最后总结,啊,高中生活多么快乐!
一开始这个话题是没有错的,#在北大附中上学有多幸福#。
难道不幸福吗?
一天下来正儿八经的课(不好意思我们小地方土鳖,习惯性觉得高考科目才是正经课),就语文和生物,早上没有早读,晚上没有晚自修。
活动室是什么,戏剧社又是什么?我只在校园小说里看过,上大学以前都以为那是虚构的地方。
后来有人澄清说明,发布视频的人并不是在校生,而是毕业生回去探访母校。
然后拍摄内容也不是正常教学内容,是教学开放日,所以看起来很丰富多彩。
现在也已经严格了,但是曾经确实如此神仙过!
好的知道了,可是我们这些县城长大的人回想自己的学校,就算是想在开放日搞点不一样的活动,它倒是有这个条件啊~~
我们也没有校园文化衫,只有千篇一律的丑校服。
放眼全中国里比北大附中条件更好的学校也不是少数,升学率什么的更是惊人。
然而对于全中国的所有学生来说,自己学校能有北大附中,别说一半,就是三分之一,五分之一,就已经非常知足了。
但是话题不可避免地要朝一个无法收拾的方向狂奔过去:
像很多差距严重的领域一样,如果大家都默默生活不开口,可能都相安无事,还觉得自己条件已经挺好。
如果是上个世纪,提到素质教育还会有很多人附和,认为学生确实不应该总是被分数支配,应该做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学校就应该倡导素质教育,这样的孩子才是健康快乐的。
可是现在的情况似乎是,谁再提“素质教育”,谁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呢,音体美是素质教育,下田插秧割草喂猪是不是?
不考虑地区和家庭差异,一味强调素质,本身就是扭曲的观念,何况同一个地区相等的条件,个体之间还有差异呢。
要说北大附中的孩子上学不辛苦,那学生们肯定也不乐意。
有北大附的毕业生出来解释,说自己非权非贵,就是普通家庭,自己考上北大附的。
也提到了自己很幸福,有很多课外活动可以参加,在这些活动中慢慢了解到自己喜欢什么热爱什么。
可是最终还是不小心踩了雷,说自己高三备战高考也很辛苦,各种考试也很头疼,关键每天“早八晚九”……
你觉得早八晚九已经是痛苦,而世界上大把的同龄人,恨不得007也考不上你家所在地的学校,更没办法让自己,还有自己的孩子享受到早八晚九的“痛苦”。
我的高中是省重点,地区最好的学校,据说至今也是全地区抓得最不紧的学校,现在的作息如何呢:
早晨7:20早读,上午四节课到中午11:55,下午2:30开始四节课到6:20;
中间有学科自习和公共自习若干,学科自习有老师坐班解答,公共自习就是自主安排,不能随意说话走动。校内不允许带手机,规定穿校服。
晚上7点开始晚自习,一共三节直到晚上11点放学。
你看一下衡水和毛坦厂这样的高考工厂的课表,就知道上面的这个安排只能说是“仁慈”了。
之前我还看到过新闻,说衡水某中学的班主任凌晨5点多去叫醒学生的新闻,班主任上班9年,每天都是5点起床,不仅卷学生,更是卷老师。
大家都有病吗,如果不是高考大省竞争激烈,如果不是毗邻北京却资源可怜,学生和老师们犯得着牺牲自己的健康去拼成这样?
下午6点放学的奶茶不好喝,还是早晨7点起来风景不好看?
网友素质也有参差,发言难免就会不好听。
北大附的孩子听了更觉得气:
我们学得多苦你知道吗,我们多少人都被整抑郁了你知道吗?
我知道很苦,学习没有不苦的。
但是这个苦吧,怎么听着都觉得是日入208万的明星嚷嚷着自己工作是高危活动,普通人听了心里就非常想发火。
发言的同学认为,外地人都以为北京考大学多容易,清北随便上,可是事实上绝对不是这样。
这我知道,无论哪里想上清北都不容易,之前说过的童星叶子上清北的故事,成都七中条件不比北大附差,她还有40加分,都苦成那样。
复习指路→她退出娱乐圈,然后考上了清华
但是这位北大附的同学好笑就好笑在,ta似乎根本不知道网友们在羡慕嫉妒什么,只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很辛苦,ta只不过是“出身好还努力的人”。
行吧,还知道承认自己“出身好”。
出身好还努力,是值得夸奖的。
但是把建立在出身上才能拥有的机会,都说成是靠自己的能力得来,这大概也是出身好的人才能拥有的天真可爱。
只有如此天真的人,才会说出北大附中“堂堂市重点清北率不到10%”这样荒唐的话。
除却全国有名的那几所,即使是各省顶级的高中,考上清北的数字,也只能直接数人头。
衡水中学也不会用“清北率”来宣传,因为看起来太低。
我们省内的顶级中学,不管高三一个年级多少人,能有考上清北的就值得拉横幅大喇叭庆祝。
别说清北,985211的学生能用百分比算的学校都不算多。
我一个同学在北方高考大省的一所县中教书,毕业班+补习班一共约3000人,有一年考上5个清北(包括政策性录取),小城简直地震了,全省名校都去取经学习。
如果3000人按百分比,就算是1%,也有30人……什么概念?
2020年,河北高考报名62万,708分及以上,32人。
而当年河北省全身理科被清北录取的,56人,加上文科,也不超过80人。
这是离北京最近的省份,近年增加录取人数之后,也还是700分都上不了清北。
现在你跟我们哭诉,说你一所北京市重点学校,都是掐尖的孩子,清北率都不到10%?
我之前刚上大学时候心比天高,认定学校配不上我。但是隔壁寝室几个高考大省过来的,高考是同一张试卷,总分比我高40-60分,一样也只能报这个我看不上的省内学校……
他们还觉得挺不错了,说还有更高的撞了志愿啥都没考上,我一下子就开始感谢自己生对了地方。
如今高考各地省状元分数出来,哪个都是高得惊人,甚至700分以下的都不多。
如果给他们北大附这样的条件,他们也许不用在拼死厮杀之后考上清北,至少过程轻松一点。
北大附的同学抄《论语》也挺辛苦,可是如果用外省高三的苦去换这种苦,没有人不愿意吧。
有其他北京孩子出来说明,北京确实有那么几所学校,北大附,十一中学这样,跟其他学校不一样,条件好还很宽松。
但大部分北京孩子,包括人大附的,高中也都很辛苦,苦在他们要学的不仅是高考的内容。
这也确实,你想要获得更高的成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但这前提仍然是……你得有这个机会。
编程舞蹈很辛苦,可是无数同龄人想学也学不了,甚至都不知道编程是什么。
北京户口如果不是福利多多,那外地人也犯不着为了北京户口东奔西走,在哪不行呢?
之前看有人说,北京孩子光是逛国博,一月就能好几回。
有北京的博主说他们也不这样,博物馆去得也不勤,不像外面传得那么可怕。
有人回复说没错,没什么去博物馆的记忆,倒是去圆明园多,因为近……
不管是国博军博,圆明园颐和园,还是故宫和天安门,外地人一辈子能去几次就是见过世面了,这一切似乎都是当地孩子懒得提起的无聊地方。
如果不是因为那里不管哪个领域都有最好的资源,至少让人开开眼界,知道世界可以精彩成什么样,不白活这一场,谁想死乞白赖在那受罪?
更不用说其他不在明面上的福利,如果你真的有能力考上好学校,前景真的无限广阔。
我猜中科院那位出身穷苦的博士黄国平,如果是北京的户口,照他的资质至少本科就不会是西南大学(没有说西南大学不好的意思)。
北京的学生不知道外地学生多苦,外地学生不知道北京孩子也不是那么快乐,这都很正常。
可是当一切摊开在人们眼前的时候,外地人心里不平衡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北京人(或者精神北京人)却开始diss外地人祖上不够努力,导致下一代投胎不顺,这就多少有大病了。
你都这么牛逼了,为什么没有贝佐斯和比尔盖茨有钱,一定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吧?
全国有多少父母和孩子努力付出了多少也没机会站在皇城根,清北每年到底是农村孩子多还是城里孩子多,这种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吗?
考上清北的肯定是大牛,考不上的就纯粹是“自己不行”吗?
这不是北京学生的问题,出生在哪里真的不是他们决定的。
北京孩子的努力一样很辛苦,但他们的努力程度,和他们努力之后的结果,更显得其他外地人的努力是个笑话。
而既得利益者,极少有人会真正思考他们的特权,别人的质疑反而会加剧他们维护利益的念头。
我们看到了这个视频,因为羡慕和向往当然产生一些讨论。
但绝对不是因为嫉妒,更不是为了骂北京孩子,而是希望大家看到教育的差距,看到区域间的鸿沟,它们是真实存在的。
北大附中之后,清华附中的同学也来发言了,言语之间展示了在“特权阶层”里学会的善良,以及对无知酸民的恶心。
当然后来清华附中辟谣了,我们国际部没有双重国籍,也不是直通清华,大部分人选的还是国外大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女侠鵺话):北大附中,平凡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