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珊(微信号 shanshan_baobaoma) 的内容拒绝未经授权的转载。转载及合作请直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当然欢迎你私人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QQ群……爱你们!
这篇超级长!这是写“原样”文案的后遗症。。写什么都很长绝对属于工伤!
所以,你们可以先转发收藏了,再慢慢看。。。
转发时可以配上这样的文案:“天哪,这个更新很慢的作者又出新文了,我又得消化一个礼拜了”
前一半讲理论和妹妹启蒙,后一半讲哥哥飞升。
要看哥哥的5.1~9.1直接拉到后面直升机分割线。
后面这部分适合体制内5~9年级,体制外随意。
新粉要看出场人物介绍的参见本公号第一篇。
我是正文分割线
哥哥的启蒙篇中提到上周我为了给“原样”(就是我一直提到的神秘科普音频节目“原来是这样”了)写文案在努力学习新知识,这里就不多卖关子了,没听过的小伙伴先扫码收听吧。
节目长度47分钟,以1.25~1.5倍速听的话,半小时可以把主体部分听完。
一定要认真听哦,因为今天要讲的学习方法是以里面的理论为基础的:
截取文案中跟我们主题相关的部分:
引文一:
“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如此迅猛,主要得益于算法、算力和数据这三方面技术的积累。”
我们来对应一下英语学习:
算法:就是我们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是我们可以合理选择的;
算力:渣娃的大脑,这部分基因决定,说多了都是泪;
数据:我们选择的阅读和听力材料。
所以今天本文主要谈的是算法(学习方法)和数据(材料选择)部分。
引文二:
“他(阿瑟·萨缪尔)在研制过程中,第一次创造了“机器学习”这个词,并把它定义为“在不直接针对问题进行编程的情况下,赋予计算机学习的能力”。”
again,我们对应一下,针对问题编程,就是我们传统学习英语的方法:
先讲语法(编程),
再做大量的习题(运行程序,调试程序),
以应付考试(得到结果)。
并不能说这种方法不好,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一种迅速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学过来的。
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学习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越来越早,这就使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在学习语言本身的同时,有更多的收获。
引文三:
“…………机器学习的本质其实没有明显改变。人们开始转向概率统计的建模、学习和计算,通过建立概率模型,从数据中“找出蛛丝马迹”来帮助机器学习。…………它的本质却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喂”给计算机相当数量的已经标注好的数据,让计算机进行学习,计算机会根据标注和数据自动学习,最终就可以识别出数据对应的是哪个标注了。”
大家看出来了吗,机器学习的方法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原版娃培养方法啊。不管语法,不管字词、固定搭配等等,只是喂给孩子相当数量的可理解的阅读听力材料,他们可以自行总结出规律,最终理解语言。
强调两个点:
一是相当数量:
输入量要够大,计算机才能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学习。所以给孩子也是一样,没有长年累月的坚持,是很难看到效果的,怎么坚持?请参见历史文章谈坚持。
二是已经标注好的,也就是可理解的:
很多人问我,给孩子读英语书的时候要不要翻译成中文?
我一直回答,要!
如果不翻译,那么你输入的这些数据就是未标识的,不可理解的。虽然说,根据机器学习的理论,最终,计算机可以通过“未监督学习”按照概率总结出规律,但把这个过程应用在孩子身上,实在是效率太低了。
回顾一下,小婴儿刚开始接触世界时,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第一种语言的呢?
比如,妈妈拿出几个玩偶,一边指着不同的玩偶,一边说:
“你看,这是猫,这是狗,这是兔子。”
妈妈指向的玩偶的形象就是输入的数据,说出的语言,就是标识。
换一批数据,妈妈又拿出一本图画书,指着上面的形象继续说:
“你看,这是猫,这是狗,这是兔子。”
这一次,妈妈指向的图画就是数据,说出的语言,是跟上次保持一致的标识。
这个过程在不同的数据身上反复重复,比如动物园看到的实体动物、动画片里看到的动物,孩子会从大量的数据中像电脑进行概率统计一般,抽象出一个猫、狗和兔子的概念,并给他们加上了各自的标识。
所以,第一语言,是对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进行的标识。
(双母语的人,其实就是给每个数据加了两个标识而已,本质没有区别)
母语结束,接下来我们来谈外语学习。
有了哥哥的经验,我们妹妹是从20个月正式开始英语启蒙的。
(这个时间没什么特别的,纯粹就是因为哥哥这时候终于开学了,有空管妹妹了)
因为年龄小,所以母语也仍处在大量输入带标识的数据阶段。于是我们就每个工作日上午吃水果和点心的时候听我读分级,一边读一边解释,相当于中英文一起输入。
有很多人问,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保证坐在那里长时间不动,听麻麻读书呢?这里讲一下实操方法:
三个主体:
- 小朋友:
一,坐宝宝椅,系安全带,这样不会轻易逃跑;
二,给吃的,水果、点心、酸奶等等,保证坐着有事情做;
- 麻麻:
接下来就是我表演的时候了,要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必须语气夸张、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戏精附体,手舞足蹈,大动干戈。。。
具体可以翻前两期的图片,扫码听我给妹妹读的绘本《胡萝卜怪》。
咦,但那个是中文绘本啊,英文分级怎么读呢?
启蒙的初级绘本里都是很简单的一两句话配图,这时候就是最好的数据和标识对应的机会,比如,随便从RAZ_D级(文中提到的各种名词,相信爱学习的小伙伴一定能自己搜索到滴)找一页看看:
读到所有能对应到图中的实词时,都指向图里的画面,以达到图和语言对应的目的。在这里就是I,friend, house,skateboard。
英文读完之后,再讲一遍中文,不需要一一对应,老母亲随便发挥就行了,比如我就是说:“我去朋友家是滑滑板去的哦。”适当的加声音效果,比如“呜~~”一下很快的哦。然后小朋友就会在那里傻笑成振动模式
就按照这个方式,一页接着一页,一本接着一本的读下去,一般低级别的有图的都可以这样搞定。。。直到,你碰到一本无趣的nonfiction,比如RAZ_I级里面这本对小姑娘毫无吸引力的
看看目录,对男孩来说,或许两眼放光,对小女孩来说无聊透顶了,有木有:
此时,考验演技的时候到来了,比如这一页:
(听完音频的小伙伴可以对应一下节目中的“鸟飞派”)
跟前面一样,先读一遍英文,读到I级别语速已经可以加快了,只在实词部分重音停留且指着图中对应的部分。
然后语气夸张地用中文解释,配以表情:
以前的人居然用木头做翅膀,怎么可能飞起来呢?还有这个直升飞机,长得好奇怪啊!这可是几百年前发生的事情哦!
如果再做个拍拍翅膀的动作,保准娃笑得前仰后合,水果都差点吞下去(注意安全哦)
所以你们get到给低龄娃读书的精髓了吗?生活不易,全靠演技!
接下来说第三个主体:
- 阅读/听力材料:
开始就是各种分级换着读,妹妹听我读过以下这几种,根据推荐程度排名:
- RAZ_B级开始,平均每级60~80本,每天一级到一级半不等。
没有从AA级开始的原因是AA和A里面每页字太少,只有一个或几个单词,数据输入效率不高,试想,你跟孩子说汉语肯定不会一次只说一个词,你至少要说,这是blabla。。所以我从有整句的B级开始;(听上去很科学是不是?其实真实原因是朋友送了我B和C级,没有送我AA和A了)
- Oxford Reading Tree(简称ort)_1级开始,每天读一级;
- 体验英语少儿阅读文库,从预备二级开始,所有set都读(音频里废话太多,听得少);
- 美国少儿英语分级阅读,从最低级开始(同上);
- 海尼曼从最低级开始(这个没有优质音频,随便读读);
- Let’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 Level 1(音频质量一般,主要靠人肉读。但内容很好,科普向)
- 其他各种热门绘本,比较散,不成体系,大家可随意。
经过一至两个星期的适应期后,每天的量保持在一小时出头,听我读3~4千字。
我计算了一下,RAZ_B~D级平均每本字数是50左右,我们每天听60~100本不等,乘出来大约就是这个量。
很多时候看上去每天读个一箱书好吓人,其实算下字数也就是三五千字。
读到后面小朋友会不会不耐烦?当然会!但是没关系,之前已经输入很多数据了,不耐烦时要么停下来,要么老母亲继续开动脑筋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比如昨天,在妹妹自读了一篇,听我读了十篇语文课文后,我掏出一本之前读过的RAZ_L,一本nonfiction给她读,可以明显看到,到3’50”左右,妹妹的耐心已经耗尽了,后面问她问题也都开始说反话了。
那就算了呗,佛系佛系。。不听我就自己读完结束
(想获取本书的pdf,原版音频,请后台回复messy resource)
(ps,可以关注我的喜马拉雅账号,说不定哪天我空了,就把我攒的东西都传上去了)
上面说了读,接下来说听:
每天读完书,我会把相应的音频灌到播放器里面去,读多少灌多少。
比如一开始适应期第一天读了B级的1~30,我就把这30本灌进去,在家里不停地循环播放;
第二天读了31~60,就把这些灌进去,1~60循环播放。
以一级为一个大循环,一般一个级别读+听,一个星期解决掉。
读和听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小朋友的反应,比如:
是不是会跟着内容笑,
你问简单问题是否会指认,
一边玩玩具一边听音频时是否偶尔会回应(这个就因人而异了,我家哥哥听了四年也么啥反应。。妹妹听了一个月就会冷不丁地回答音频里的问题了,所以要保持一颗佛系的心。。)
- 一个常见问题:怎么判断是否要升级?
答:觉得简单了立刻升!绝对不要贪恋低级别!
同时再强调一下选书的两个原则:
一,书的难度要在学习区,而不是舒适区;
二,只选娃感兴趣的书。
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学习的全过程。
- 先说难度:
舒适区,是指你不费任何力气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学习区,是指你稍微费点力气,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难度,在这个难度范围内可以获得最大的收获。
所以读书也是一样,不要进入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一、我花了好多钱买了书,不能浪费,一定要读掉——已经浪费了钱买书了,就不要再浪费时间读了。
误区二、基础要打牢,低级别反复读——低级别遇到的所有内容,升级之后也都会遇到。
比如你学过的十以内加减法,在一百以内加减法里一样会用到。
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学拼读的时候,学过了字母音,不要想着要把这个基础打牢,反反复复地刷字母音,这就跟很多机构的进度一样慢了,要继续下一步,开始拼CVC的单词,因为在学习拼读CVC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复习了字母音。
- 再说兴趣:
哥哥小时候把我培养成了一个对科普感兴趣的老母亲。对,我是“被”培养的,男孩从小喜欢交通工具这种机械的东西,我就顺着这个思路买了无数科普绘本、书籍、杂志(小小牛顿)。
这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不管是我还是孩子都在学习。
一个人对事物的初始兴趣只会持续很短一段时间,就会被新事物所吸引。但如果你顺着他的初始兴趣不断的提供信息,使他可以深入了解,那么,随着对相关知识的积累,他也就会越来越感兴趣了,简化一下这个过程就是:
初始兴趣—>深入了解—>兴趣大增—>深入研究—>成为专家
接下来看妹妹,俗话说“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所以并没有给妹妹买什么针对小姑娘兴趣的书,就拿着分级读物和哥哥小时候的书读读。
但我明显感觉得到,妹妹是更喜欢故事类型的。可是怎么办呢,谁让她遇到了这样的老母亲,我依旧不依不挠地给她按部就班地读着科普。于是,随着妹妹对相关内容了解深入,也就不得不接受了这个被我强加上去的兴趣。
所以,其实很多时候,兴趣不是必然的,没有兴趣创造兴趣也可以上,就看是不是能跨过初始的入门那道坎。
妹妹就按照上面的理论结合实际,英语到现在RAZ听到L,停了下来,因为后面的史政百科内容太多了,过于超出理解力了。听我读读杂志(这个以后详细写),看看绘本,佛系得很,听力水平在AR3左右,达到当时哥哥从0开始阅读时应具备的条件了。
0~5.1看上一篇
下面是5.1~9.1的干货:
直升机分割线在这里
先上AR指数折线图(此处给你们三十秒吐槽图的版式)
很明显,一到放假AR涨的就快,比如
幼升小的暑假4.8~5.9;
一年级寒假6.2~8.3。
因为假期阅读量大。
为什么最后9.1~6.8了呢?
这是因为6.8之前一个月在刷FCE,阅读量下降,再加上刚考完试无心测试,就悲剧了
所以,要提高AR指数,必须要保证的是高质量阅读听力的量,
考试对提升AR指数有没有帮助呢?在我看来是没有。因为我们是在阅读听力的过程中提高水平,然后再考这个水平的试。没有量的积累,只刷题是很难刷出来的。
所以,本篇不谈应试,因为应试的过程除了提高应试技巧以外,对自鸡其实是有负影响的。
这个阶段老母亲的功能就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喂”给孩子。给他每天固定的时间阅读、做题,一有机会就把音频打开来,做完题帮他对答案。
所以这个阶段的实操方法就是简单粗暴,读读读,听听听,做做做,在大量的数据输入轰炸中提高单词量和理解力。
上书单(大数据)~
注意,都是我们在AR 5.1以上用的材料。
练习册
共两套:
第一套:Reading Explorer
这套书一共六本,分为Foundation,及1~5,我们做了以上三本,后面3开了个头刷考试去了,以后找机会再继续吧。
这套书有引进版,名叫《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 视听阅读》,是从上面的2级~后面的5级引进的,前两本F和1只有原版。
第二套:英语词汇学习丛书“词动力”
也是一共六本,我们刷了两本半,后面刷考试去了,又停了。。考试耽误事。。但人在体制内,哪能不考试呢。。。
注意观察封面的小伙伴一定发现了,上面引进版标的都是大学生的参考书。。所以,英语这个东西,提高起来还是挺快的。。
这以下都是重点这以下都是重点这以下都是重点这以下都是重点
阅读材料
主要就是RAZ,到9.1的时候刚好刷完U级别。从5.1时的I开始,保持着一个月一级的速度,每本书自己默读完,做quiz,订正,过。
其他杂七杂八看了些书(参见后附的AR系统书单),和杂志(以后专门写)。
有些当时没有AR quiz的书,比如说horrible science系列看了十几本。
所以,各种热门章节书,我们都没看过!
这就回到了选书的原则,难度要在学习区。
分级读物就是这点好,不需要老母亲烧脑选书,各色题材搭配好,而且难度阶梯上升,永远保持在学习区。
👆这段是不是太短了?但是这就是直升机飞升的关键!
听力材料
这部分是关键之二,每天保证一个小时左右的听力,全部利用碎片时间,起床就打开,洗漱,吃早饭,路上,运动时,吃晚饭,洗澡时,任何时候只要有机会就在听。
材料有以下几类,我们基本是按照大类顺序听的,除了第四类里面是穿插在其他里面的。
一、
RAZ:
还是RAZ!每个级别循环播放,保持着一周听一级的速度,一级大概可以循环听5遍左右,后期高级别的大概两周左右听一级。
所以,听,是一周一级;读,是一个月一级。
在我们读到这本RAZ的时候,老早以前就听得滚瓜烂熟了。
二、
有音频的练习册,听过当做过这三套,其中左和右听的比较多,大概全系列都至少听了十遍有的。
三、
没有AR quiz,但是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为背景知识打底的:
1,万物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2,世界小史,A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
3,世界故事,the story of the world
4,元素的盛宴,the disappearing spoon
5,What if?
6,迷人的材料,Stuff matters
7,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这本有AR quiz,第一次听完音频做fail了,因为听到后面前面的细节都不记得了
以上所有都有英文音频和中文引进版,我们音频平均听4~5遍,英文书没看过,后来为了鸡中文,让他看了世界故事的中文版,写了寂静的春天的中文读后感。
音频到现在还会拿出来给他反复听听,因为今年重听万物简史和元素的盛宴,小朋友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理解的更深刻了。
这些书听过之后,基本普通的科普社科知识都有了,各种中英文百科节目和书听起来都毫无障碍。
注意:上述书都是在他有了全套RAZ和大量百科知识打底的基础上听的。反复的数据输入,使他大脑中产生了机器学习一样的变化,相当于输入了“大数据”。
有了历史和科普的底子,再听各种小说,对历史背景的把握明显比史政盲老母亲强多了
这也是我一直给他喂non-fiction的原因,看任何故事,如果对背景不了解,很多时候也很难get到它的梗。
所以,我的观点一直是,non-fiction是一切的基础。
四、
其他有AR quiz的书,详见系统书单,这部分一年多的时间大概两百多万字吧,90%以上都是听完做quiz的。
比起很多小伙伴一个月一百万字,我们其实差远了。
看到这里,你一定对我是真爱
总结一下,这个阶段
用眼睛看的:RAZ和练习册
用耳朵听的:其他所有,以RAZ和nonfiction为主
今天就到这里吧。请大家努力转发,并配上令我热泪盈眶的文案哦~
转发截图发到后台,十一长假后,我会选出最令我感动的文案,并送出一本我花了好多钱买的《DK English for Everyone English Grammar》!
其实只有一个朴素的原因,那就是这本书我又买!重!了!
接下来十一长假,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带孩子。。。当然说不定时不时的会诈尸一下,敬请期待
节后应该会写应试,还会写anki,还会写写我们看过的科普读物等等,先祝大家节日愉快吧
点这里关注写得累死了的作者~
想到我朋友圈考古的小伙伴可以加我微信ss001686,暗号是:我是爱学习的小伙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山珊):人工智能时代来了,你还在用传统方法鸡娃?试试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学英语吧!——启蒙到飞升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