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未分类

最近教育圈有多热闹,不用说你也知道

最近教育圈有多热闹,不用说你也知道


最近教育圈的一系列操作,整顿学区房、多校划片、整顿培训机构、整顿自主招生、发展职业教育……一波接一波地在家长群掀起热烈讨论。

 

在这波讨论里,高年级的相对淡定:该见的世面也见了,该做的投资也做了,娃也基本定型了,老母亲也基本悟道了。

 

冲击最大的是幼小年级的:付出尚未见回报,前路迷雾浪滔滔,不知该进还是该退,不知该倒还是该跑。

 

最庆幸的,大概是我们低幼家长:摩拳擦掌,尚未进场,射程以外,吃瓜大赏。

 

(画外音:哎呀,一不小心还给整押韵了)

 

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我关于孩子的教育路径的一点想法,不议其他,只谈教育本身。毕竟,吃瓜要吃瓤,才能品到精华。

 

最近教育圈有多热闹,不用说你也知道


应该说,现在大部分家庭给孩子做教育规划时,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上大学。

 

为了让孩子上好大学,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上好高中,为了上好高中,就得全力备战中考,为了上好初中,就得全力研究小升初,为了上好小学,就得使尽浑身解数研究幼升小政策、研究学区房……

 

家长累、孩子累、教育成本高。

 

而现在控制校外培训、控制提前学,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是心疼家长、心疼孩子?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看整个社会的收益:这个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是什么。

 

我们作为家长个体,肯定是希望孩子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校,最起码得是本科(大部分家庭还是冲着211/985努力)。

 

但作为高校的使命,是培养高端的学术人才的——科技强国,并不能靠人海战术哦。

 

再说搞学术这事儿,吭哧吭哧读文献做实验写论文的生活,其实是很寂寞很苦逼的,跟社会上其他职业一样,你喜欢它就能干出一番事业来,不喜欢它就只能是混口饭吃。

 

那么,从社会收益的角度,高校应该录取什么样的孩子?

 

有天赋的孩子。

 

这里的“天赋”,不是指智商高,而是说有做学术的潜力。

 

我们不要把做学术的潜力当成是高人一等的“天赋”,它跟搬砖的天赋、开挖掘机的天赋、美容美发的天赋一样,是平等的。

 

只是,如果高考的目的扭曲了,成为划分人的三六九等的唯一分水岭,那所有人肯定就会挤破头来取得制高点,最后获胜的大概率是那些原本已经处于上等、家庭可以给予更多资源支撑的孩子。

 

可问题是,用课外班堆出来的高分孩子,未来不一定适合做学术,白白把青春扔在高校四年甚至七年,对孩子是损失,对社会来说也是资源浪费。

 

现在我们再看,如果把目前强加给孩子的课外培训负担减轻,让孩子留出剩余的时间,来认识世界、探索个人爱好、锁定职业理想,未来选拔出少量适合做学术研究的孩子,让其他孩子早一点掌握职业技能,成家立业,既能促进生育,还能减少老龄社会劳动力紧缺的压力,对整个社会来说,确实是很好的收益。

 

最近教育圈有多热闹,不用说你也知道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另一个话题:很多父母担心,如果不去集中全力提高孩子的分数,孩子未来上什么学校?别说高考,会不会连高中都没得上了?

 

最近教育圈有多热闹,不用说你也知道

 

在现在整个社会的印象里,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存在着云泥之别,最大的问题是校风堪忧。

 

这话虽说有把职高一棒子打死之嫌,但确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们的担忧:我努力让孩子考个好大学,不图挣多少钱、不图混多高的阶层,但最起码别让孩子处在一个很差的同伴环境啊!

 

但如果不从个人的情感出发,客观分析职业院校的未来,我是觉得,其实并不悲观。

 

第一,  未来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可以提高。


现在高校教职也是很内卷的,像北大比我大十岁的学长们,博士毕业留校还是有戏的,现在别说留校,留京的都没几个。我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去职业院校任教。

第二,  未来职业院校的同伴环境,可以改善。


不管孩子有没有拿高分,只要父母好好教育培养的,都是优秀的孩子。很多优秀的孩子去职业院校作伴,就能良币驱逐劣币。在北京就有这样的例子,某学区的一所初中渣校,由于整个学区有大量优质父母优质娃,那些在小升初时因为各种原因被调剂到这里的孩子,逐渐把这所渣校考成了牛校。

第三,  未来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可以优化。


国家鼓励职业教育,就会给职业院校更多的资源,甚至,把部分本科院校的专业划到职业院校来也未可知,甚至部分专科、本科院校直接改成职业院校也未可知。


最近教育圈有多热闹,不用说你也知道


那位说了:小五妈说整顿课外班、加强职业教育都是有道理的,那你以后是不打算抓孩子的学习了?以后就送孩子上职高了?


哎,可惜,我没有那么高尚。我目前对孩子的教育规划,也是无法做到佛系的,我也不能免俗,我也希望孩子有高中上,将来能上个211/985甚至清华北大什么的,就完美了。


这不是跟前边分析的冲突吗?我不是说了对职业院校未来并不悲观吗?


是啊,“未来”,并不悲观。


但作为个体,还是得顾“现在”。


可能大部分父母的心情都跟我一样吧,支持改革,但又害怕改革的代价由自己的孩子来承担——对,做父母的就是这么怂。


当然,这个理由只是其一。


我的更大的理由是,就算孩子将来不搞学术,我希望她不管从事任何行业,都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就算孩子是干回姥姥姥爷的老本行——种地,也可以。


但种地专业最好的学校,是哪些?


比如,袁隆平的母校,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再比如,河南农业大学,学校不怎么有名,但烟草专业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还有福建农林大学的茶学专业,属于国家一级学科,还有博士学位授权点。


这些专业,无一例外都是本科而不是职业学校。


我支持孩子做任何工作,但我希望她在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就算发挥不了独一无二的价值,至少也要知道这个行业的制高点在哪里。


还有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从目前来看,孩子除了在高中、在大学,鲜有更好的机会去接触更多的知识。


这里说的“知识”,不是那些从百度百科上就可以搜到的东西,而是看待世界的视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我们应该都有这个感触:高中学习的内容对初中来说,就是降维打击;而到了大学,又是对高中学习内容的颠覆。


作为妈妈,不能免俗,都盼着“芝兰玉树生于阶庭”,孩子能飞得越高越好。


如果孩子一生没有机会体会这种境界和视野,我会感到特别特别遗憾。


当然,这不代表我对孩子的教育会变形。我希望孩子上大学,和我要牺牲孩子个人意愿逼他上大学,是两回事。


最近教育圈有多热闹,不用说你也知道


最后,饭还是得一口一口地吃,路还是得一步一步地走。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对我来说,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直未变的。未来我要做的事,也是会一直做下去的——


第一,我会先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


我要多学习知识,我的知识越丰富,孩子就能多接受一些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少受点补习班的罪。我要好好工作,我把工作做得越好,就能多挣点钱给孩子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二,我会最大限度地去陪伴孩子、启发孩子。


我希望带她去探索世界、发现自己,我会呵护她的天赋、鼓励她的爱好,去找到她发自内心的热爱,去陪她一起追求足以谋生又谋爱的人生道路。


第三,我会坚持让孩子在现实中接受教育,增加生活实践,提高生存技能。


我不要让她成为城堡里的公主,不要让她只会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我会教育她要有应对艰难生活的血性和志气,不管境遇如何,都保持一颗坚定而淡定的心。


哦,还有第四,我会慎重考虑生二胎。


最近教育圈有多热闹,不用说你也知道

(部分图源于网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帝都小五妈):最近教育圈有多热闹,不用说你也知道

热门文章